謝謝攝影師Demona的辛勞,照片已經整理出來嘍!
█演出資訊:
謝謝攝影師Demona的辛勞,照片已經整理出來嘍!
█演出資訊:
就在7月7日,水磨忙著今年巡迴演出第一站─彰化員林演藝廳《琵琶記》
部落格點閱人次超過40,000嘍!
謝謝大家的支持,就來分享我們昨天在員林活動的照片吧:
(chiayido攝影)
不要懷疑,真的是宣傳車!色彩繽紛的海報,宣傳的是崑劇演出,並不是特賣會喔!在員林一帶的市鎮穿酸,也吸引不少鄉親駐足圍觀呢!昨天員林演出有500位觀眾進場看戲,雖然有的已事先索票,但有宣傳車放送,還是多一重廣告效益哪!
(chiayido攝影)
大家可不是圍坐聊天喔!而是在將節目單及問卷夾成一份,方便拿取!其實,後台的種種,往往比舞台上的璀璨奪目更為真實且親切呢!
當然,舞台上的照片,還是會分享給大家的!敬請期待!
水磨曲集崑劇團2012年巡迴演出,將於明天開始!
第一站先到彰化,演出崑劇《琵琶記》,邀請鄉親來看戲!
7/7(六)PM7:30員林演藝廳
免費入場!可以到彰化縣文化局、員林演藝廳服務台索票!
詳細演出訊息如下:
【節目名稱】水磨25系列活動:萬里巡行─周志剛先生傳承崑曲經典作品展
【指導單位】文建會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主辦單位】水磨曲集崑劇團
【合辦單位】苗北藝文中心
【協辦單位】彰化縣政府文化局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藝術指導】周志剛、朱曉瑜(上海崑劇團)
【樂師】笛師─蕭本耀(7/7)、林杰儒(7/22、8/4)、鼓師─梁珪華
日暮時分 鑼鼓啟 笛悠揚 好戲登場
仲夏看戲 可靜心 又怡情 豈不快哉
【演出場次/劇目/演員】
7/7(六)pm7:30彰化縣員林演藝廳(員林鎮大饒里中正路二巷99號)
(免費索票入場,洽詢電話04-8323410)
劇碼:崑劇《琵琶記》
伯喈從命赴考場,金榜題名念親幃。爹娘媳婦捱荒年,牛氏盤夫認前妻。
演員:蔡伯喈—陳 彬
趙五娘—李貞儀(前)、許珮珊(後)
牛小姐—謝俐瑩(前)、吳曉雯(後)
惜 春—鍾廷采 院 公—黃翊峰 琴 童—洪菡臨 鶴 童—呂采蔚
【聯絡資訊】
水磨曲集崑劇團
Tel:(02)2705-8229 Fax:(02)2325-8631
Email:shuimokun@gmail.com
Blog:http://shuimokun.pixnet.net/blog
刊登日期: 2012 年 07 月 02 日
演出:水磨曲集崑劇團
時間:2012/05/27 14: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文 黃香
《琵琶記》中的蔡伯喈「三不從」、「三不孝」,是作者高明為蔡伯喈全忠全孝的翻案之作,引我「崑曲三問」。
自問:「崑曲何以比京劇更深得我心?」《水滸記˙活捉》這齣折子或可描繪箇中奧祕。好戲從閻惜姣背對觀眾走鬼步出場開始,迥異於上海崑劇團,江蘇省崑劇院的樂隊由崑笛主奏拉開序幕,幽咽笛聲如若鬼音,鬼音似水,縹緲哀婉,如實襯托含怨而死的冤魂回轉陽世索取情郎魂魄的歷程;京劇敷演《活捉》序幕,運用的卻是鑼鈸擊樂,錚錚鑼鈸彷彿廟會樂音,擊樂如風,生氣昂揚,呈現的是人間氛圍。我說的不是藝術高下,而是風格偏好。
再問:「眾多崑曲劇目中哪一齣戲讓我情有獨鍾?」並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牡丹亭》,卻是「糠和米,本是兩倚依」的《琵琶記》,因為這戲描摹的不是官宦文人的高蹈愛情,卻取材自現實生活,以糠和米比喻夫妻一賤一貴的人生際遇,平易中見真淳。
三問:「脫胎自清唱傳統的曲友崑劇團如何比得上由戲校出身的演員所組成之專職崑劇團?」或許曲友演員在唱念做表的技巧方面每每力有未逮之處,總顯略遜一籌,但是曲友們的堅持所激發出來的拚搏精神讓人動容,只因為深愛崑曲藝術而全心投入舞台演出,這股源源不絕的熱情與動力就是他們傲人的資產,可敬復可佩,只因動機簡單純粹,別無所求。
2012年台北市傳統藝術季邁入第二十五個年頭,同樣走過四分之一世紀的水磨曲集崑劇團盛大演出《琵琶記:南浦、琴訴盤夫、廊會、書館》四個折子,想告訴喜愛崑曲的觀眾,崑曲不是只有臨川一夢《牡丹亭》「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浪漫纏綿,還有南戲之祖《琵琶記》「寫,寫不得他苦心頭;描,描不出他饑症候;畫,畫不出他望孩兒的睜睜兩眸」,貼近常民生活的離苦悲歡。水磨曲集藝術總監陳彬副團長以火車頭的動力,帶領校園學子以及社會曲友,一步一腳印地學戲,一折一齣地搬演,磨出細水長流,二十五年來舞台演出和清唱傳統未曾間斷,延續至今,雖然只是涓涓細流,顯見其生命力之強韌。
最後一折《書館》是蔡伯喈、趙五娘、牛小姐三位主角相認相惜的感情高潮戲,水磨的演繹比起大陸職業劇團毫不遜色,即便青年演員唱念並不特別出色,但是動作的接續扎實嚴密,情感的對應滴水不漏,尤其是飾演蔡伯喈的陳彬,略顯單薄的身形卻承載如此厚實的情感,每個聲音、表情、動作,彷彿用生命氣力哀嘆風樹之悲:「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這三不孝逆天罪大」。
崑曲有六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它的全盛期幾乎與莎士比亞同時代。這「百戲之祖」歷經朝代更迭,起起落落,能夠流傳至今巡演不斷,堪稱中國戲曲史上的傳奇,而崑曲的清唱傳統則是傳奇中的傳奇。戲劇學者余秋雨曾為文:「一個民族的藝術精神常常深潛密藏在一種集體無意識之中,通向這個神秘的地下社會需要有一些井口,崑曲,就是我心目中的一個井口。」古井雖然荒蕪已久,惟井中之水依然清澈,映照著民族藝術深邃的靈魂。
讀《琵琶記》,想蔡伯喈的故事,我總覺得,追求成功,彷彿一場賭注!你不知道成功是否就一定圓滿,但又害怕失敗……
就說蔡伯喈吧!被父親逼著上京赴考,原指望光宗耀祖,改換門楣。他那時才新婚兩個月呀!妻子趙五娘南浦送別,兩個人難分難捨!
〈南浦〉(彭聲揚攝影)
下一場轉到相府,蔡伯喈考運很好,不僅金榜題名,還被牛丞相看中,收為女婿。雖說人間得意,但終日愁眉不展,妻子牛氏盤問許久,才知他思念家鄉的父母妻子,但又不能歸去。
〈琴訴盤夫〉(彭聲揚攝影)
再下一場,兩個女子相見!原來蔡伯喈的髮妻趙五娘來京尋夫,家鄉發生饑荒,年邁的父母相繼往生。牛氏本來只是想找個能幹婦人來家裡工作,協助照料公婆,哪知來人竟是趙五娘!幸好,牛氏家教甚好,尊稱趙視為姐姐!
〈廊會〉(彭聲揚攝影)
最後一場,蔡伯喈打算到書館讀書,卻被一幅奇怪的畫像吸引。請來夫人一問,才知是父母畫像,驚聞噩耗,一時暈絕,醒來之後,只能拜見畫像中的父母,聲聲悲啼。
〈書館〉(彭聲揚攝影)
真不知蔡公臨終前,是否懊悔讓伯喈赴考?饑荒歲月,若得親子團聚,此生無憾呀!或者,他慶幸伯喈遠離饑荒,尚存蔡氏一脈?蔡伯喈固然掙扎在忠孝難以兩全、幾番陳情未見應允的困境之中;但在家鄉的趙五娘何嘗不苦?獨自一人侍奉公婆,為了夫婿可能的成功,淚水只能往肚裡吞!
看《琵琶記》,人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小編我隨手寫下個人感懷,真正的故事,還請您親赴劇場,自己看了才知道:
【節目名稱】崑劇《琵琶記》
【演出時間】7/7(六)pm7:30
【演出地點】彰化縣員林演藝廳(員林鎮大饒里中正路二巷99號)
【索票資訊】7/1起開始索票,洽詢電話04-8323410
【藝術指導】周志剛、朱曉瑜(上海崑劇團)
【樂師】笛師─蕭本耀、鼓師─梁珪華
【演員】蔡伯喈—陳 彬
趙五娘—李貞儀(前)、許珮珊(後)
牛小姐—謝俐瑩(前)、吳曉雯(後)
惜 春—鍾廷采 院 公—黃翊峰 琴 童—洪菡臨 鶴 童—呂采蔚
【劇情簡介】 伯喈從命赴考場,金榜題名念親幃。爹娘媳婦捱荒年,牛氏盤夫認前妻。
【聯絡資訊】
水磨曲集崑劇團
Tel:(02)2705-8229 Fax:(02)2325-8631
Email:shuimokun@gmail.com
Blog:http://shuimokun.pixnet.net/blog
演出資訊:
節目名稱:崑劇《琵琶記》(2012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節目)
演出時間:2012/5/27
演出地點:台北市中山堂
演 員:蔡伯喈—陳 彬
趙五娘—李貞儀(前)、許珮珊(後)
牛小姐—謝俐瑩(前)、吳曉雯(後)
惜 春—鍾廷采 院 公—黃翊峰 琴 童—洪菡臨 鶴 童—呂采蔚
攝影:彭聲揚
幻燈片瀏覽:
水磨曲集崑劇團受邀於「2012臺北市傳統藝術季」演出的《琵琶記》,即將上演!
邀請您在週末午後,前來欣賞被聯合國選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崑劇藝術。《琵琶記》演的是文人蔡伯喈進京趕考,雖然金榜題名,且被當朝丞相招為女婿,卻終日悶悶不樂。原來,始終沒有來自家鄉的消息,父母、妻子不知過得如何?欲知劇情如何,請來入座看戲!
《琵琶記》有「曲祖」之稱,也是崑劇著名劇碼,雖然沒有《牡丹亭》青春戀愛的浪漫、《長生殿》帝王后妃的氣勢,但《琵琶記》蔡伯喈不因富貴而背棄父母、妻子的故事,卻更貼近常民生活。
節目名稱:崑劇《琵琶記》
演出時間:2012/5/27(日)14:30
演出地點: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台北市延平南路98號,捷運西門站)
藝術指導:周志剛、朱曉瑜(上海崑劇團)
演 員:蔡伯喈—陳 彬
趙五娘—李貞儀(前)、許珮珊(後)
牛小姐—謝俐瑩(前)、吳曉雯(後)
惜 春—鍾廷采 院 公—黃翊峰 琴 童—洪菡臨 鶴 童—呂采蔚
鼓 師:林 峰(特邀,上海崑劇團)
笛 師:楊子銀(特邀,上海崑劇團)
樂 隊:台北新潮樂集
特別優惠:憑水磨25三場票券,贈水磨25特刊一本
《琵琶記》有「曲祖」之稱,也是崑劇著名劇碼,雖然沒有《牡丹亭》青春戀愛的浪漫、《長生殿》地王后妃的氣勢,但《琵琶記》蔡伯喈不因富貴而背棄父母、妻子的故事,卻更貼近常民生活。
崑劇《琵琶記》是水磨曲集崑劇團獲邀參與「2012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的節目,演出訊息如下:
節目名稱:崑劇《琵琶記》
演出時間:2012/5/27(日)14:30
演出地點: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台北市延平南路98號,捷運西門站)
藝術指導:周志剛、朱曉瑜(上海崑劇團)
演 員:蔡伯喈—陳 彬 趙五娘—李貞儀(前)、許珮珊(後)
牛小姐—謝俐瑩(前)、吳曉雯(後)
院 公—黃翊峰 惜 春—鍾廷采 琴 童—洪菡臨 鶴 童—呂采蔚
售 票:兩廳院售票系統
〈書館〉(彭聲揚攝影)